九龍塘洋房群的爾雅,是香港低密度住宅區中鮮有的,它是香港第一個(不知是否唯一一個)「花園城市」。牛津道、劍橋道上的洋式大宅,殘留著上世紀6、70年代的氛圍,它們風格迴異,長期重門深鎖,石牆高築,既看不到裡面的花園泳池有多大,更不知道究竟是何方富戶獨占如斯的一座城堡,在此建立模範精英家庭。這些洋宅象徵著低調的富裕生活,甚至於我心中形成一種古惑,似乎在守護著不可告人的殖民地秘密。
夏日黃昏,我獨自流連在圖書館頂樓閱讀,看似在研究西方文學理論,實早已魂遊太虛,忙於欣賞著九龍半島在艷陽下的繁囂塵土,再遠眺香港島中西區一棟棟獨目驚心的巍峨高樓,在煙霞中彷彿撲朔迷離,上演幕幕商場廝殺;時而活色生香,蘊釀著調情的把戲。在九龍塘聯福道斜坡所看到的我城,不帶一點嘈音,是寂靜而安然的。那時候,我心中不時想到,中環的上班生活到底又會否與我想像中一樣?到底工作又是否大家所說般危機四伏?
畢業後,我彷彿順理成章的在中環找到了一份工作,辦公室座落摩天大廈的高層,落地大窗戶光潔透亮,擁抱維多利亞港的有如名信片般的景致,遇上好天氣時,簡直是極盡奢靡的視覺享受。有一天中午,我站在窗前呆望維港風光,忽然想到當年的九龍塘,於是我窮目遠望,卻找不到它半個身影。後來得知理想酒店已清拆,多個私人豪宅相應落成,更有多棟令人不明所以的仿西式古建築,聽說都知婚紗店兼影樓。
數年後的今天,我搬到英國倫敦生活,住在Hampstead附近的上流中產小區。有一月圓夜,我心事重重,獨自散步至St John's Wood的Acaia Road,呼吸著初秋冰冷而靜止的空氣。街道康莊筆直,四面八方皆寂寥無人,只有兩旁的英式獨立屋排列得井然有序,屋內燈火通明,卻不帶半絲炫富的氣焰,令我好奇在想究竟是何方富戶獨占如斯的一座城堡,在此建立模範精英家庭。這些洋宅象徵著低調的富裕生活,甚至於我心中形成一種古惑,似乎在守護著不可告人的秘密。
我頓然感覺回到了牛津道上,想起了那個18歲的自己。
畢業後,我彷彿順理成章的在中環找到了一份工作,辦公室座落摩天大廈的高層,落地大窗戶光潔透亮,擁抱維多利亞港的有如名信片般的景致,遇上好天氣時,簡直是極盡奢靡的視覺享受。有一天中午,我站在窗前呆望維港風光,忽然想到當年的九龍塘,於是我窮目遠望,卻找不到它半個身影。後來得知理想酒店已清拆,多個私人豪宅相應落成,更有多棟令人不明所以的仿西式古建築,聽說都知婚紗店兼影樓。
數年後的今天,我搬到英國倫敦生活,住在Hampstead附近的上流中產小區。有一月圓夜,我心事重重,獨自散步至St John's Wood的Acaia Road,呼吸著初秋冰冷而靜止的空氣。街道康莊筆直,四面八方皆寂寥無人,只有兩旁的英式獨立屋排列得井然有序,屋內燈火通明,卻不帶半絲炫富的氣焰,令我好奇在想究竟是何方富戶獨占如斯的一座城堡,在此建立模範精英家庭。這些洋宅象徵著低調的富裕生活,甚至於我心中形成一種古惑,似乎在守護著不可告人的秘密。
我頓然感覺回到了牛津道上,想起了那個18歲的自己。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